血友病诊疗指南与治疗方式发展
根据《血友病A诊疗指南》,血友病(HA)患者需采取凝血因子替代治疗,无出血时进行规律替代治疗(预防治疗),其目的是阻止出血,从而最大限度保护关节功能,若有出血应及时给予足量的按需治疗,进行手术或者其他创伤性操作时,应进行充分的替代治疗,以阻止围手术期出血。HA 患者应避免肌肉注射和外伤。
根据WFH2020血友病管理指南,凝血八因子预防性治疗方案如下:①高剂量方案:每次25~40IU/kg,每隔天1次。②中剂量方案:每次15~25 IU/kg,每周3次。③小剂量方案:每次10~15IU/kg,每周2~3次;继而每剂 30IU/kg 每周2次;继而每剂25IU/kg隔日1次。④药代动力学指导下的预防资料:通过个体药代动力学参数检测,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制定预防治疗方案。
(1)血源制品曾经在甲型血友病的防治中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,但在未强制执行病毒灭活/清除工艺之前也引发过严重血源病毒传播。
(2)重组凝血八因子 , 主要是通过CHO 、人源HEK293细胞进行生产,优点是不受血浆供应量限制、避免血源感染,被更多地使用。
非因子类产品:此类产品应用较多的为艾美赛珠单抗(罗氏),它是一种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,通过模拟 FⅧa 的辅因子功能,可同时桥接FⅨa和FⅩ,使FⅩ在没有FⅧ的情况下得以继续激活,重新恢复天然的凝血通路,该药在美国和欧盟获批用于合并或不合并FⅧ抑制物的血友病A患者的常规预防治疗,国内已获批用于血友病A合并FⅧ抑制物患者的常规预防治疗,但是治疗价格普遍偏高。
基因治疗:被认为是治愈血友病的希望所在,但目前并不清楚载体剂量与响应因素的关系。更为关键的是,有数据表明,一旦首次输注失败,同一载体就无法应用于此后的输注。基因治疗也无法应用于伴抑制物的血友病A和血友病B患者。长期安全性数据缺乏也是患者不愿接受基因治疗的原因之一。